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活跃的民间高利借贷背后暗藏着哪些危机,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活跃的民间高利借贷背后,暗藏着哪些危机?这类借贷纠纷有何特点、应如何防范风险?

民间借贷特点:借款金额大、期限短、利息高
特点:虚假诉讼增多防不胜防涉案主体复杂牵连广泛;借贷资金多流向建筑业
危害:
1、民间借贷易转化成非法融资和高利转贷。有人为了赚取差价,经常以私人名义,以1分、2分利从亲戚朋友处融资或从银行 ,再以远远超过银行利息的1角甚至更高的利息,向一些急需用钱的人放 ,在社会上造就了食利阶层。
2、民间借贷易转化成非法集资或 犯罪。法律上的滞后使正常的民间借贷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很难界定。借款人编造倒帐、周转资金等理由,以高息为诱饵,非法集得大量资金后,或挥霍,或携款潜逃,在严重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同时,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隐患。
3、极易成为滋生各类 犯罪的土壤。放 者为了保证所放资金的收回,不受损失并获取自己所希望获得的利益。在催讨 过程中极易发生打架斗殴、 、非法拘禁等恶性刑事犯罪案件,甚至为了收回所放 ,雇佣打手,极易逐步形成带有 性质的犯罪组织,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稳定。
4、民间借贷扰乱金融秩序。由于民间高利借贷行为隐蔽性强,资金来源又都集中在亲友之间,外界一般很难发现。而我国刑法条文中除高利转贷罪外尚无对民间违规发放 行为的打击条文。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严重扰乱金融借贷市场秩序,而且还扰乱金融部门储蓄市场秩序,破坏 金融稳定。
5、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由于 的借款期限短、利息高,债务人受多种因素影响到期一般很难偿还,有的在多次延期的情况下仍无法偿还,或者因利滚利无法还清,很有可能因巨额债务造成企业破产,家庭破裂;同时又因连带责任使担保人凭空增添了大额债务,给担保人经济、工作和日常生活增加了沉重的负担,特别是一些企业破产引发 ,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防范:
1、大力加强宣传 ,提高全社会 高利借贷的自觉性。人民银行、公安机关等部门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通过 媒体、报刊等有效形式向群众宣传 金融法规和信贷政策,向群众宣传非法高利融资的危害性, 广大群众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自觉 高利借贷活动,防止受骗上当。
2、严厉打击利用民间借贷从事 犯罪活动行为。公安机关要积极配合人民银行和工商部门强化对 、民间高利借贷活动的取缔和打击。人民银行一旦发现非法设立金融机构、非法吸收或者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以及非法集资活动等涉嫌犯罪活动的,迅速提请公安机关打击处理,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成立相应法人从事相应的经营活动,使之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3、落实高危管控措施,强化经侦基础工作。经侦部门要将放 者列为高危人群进行管理,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充分发挥经侦协作平台的作用,在金融部门的配合下,密切关注放 者接触的人和事等情况,严密监控私人资金的流转,严防扰乱金融管理秩序犯罪活动。

返回目录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成因

纵观温州民间借贷的演变历程不难发现,温州的民间借贷与创业初期相比较而言,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已然变了味道,这无疑埋下了民间借贷危机的隐患,并最终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原因之一:房地产替代传统实业导致温州经济空心化。
在经历了中国蓬勃兴起的商品经济的改革与去短缺化经济兴起的持续、快速、活跃的发展阶段,到民间借贷虚拟化与国际化相互依存的新型金融过程的历史演变,温州民间借贷已从最初的传统的实体经济领域进军到靠高度投机与炒作可以带来超高利润的房地产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社会商品短缺,温州民营企业从事传统制造业生产经营,一般都有较高的收益率,足以支撑民间借贷利率。然而随着近年人民币汇率升值,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温州经济走到了产业升级的关口,而不少企业选择了外迁,带走了大批资本。在温州传统加工企业陷入低迷时,温州商人找到了一个赚钱的替代品,这便是房地产。这期间,当1998年全国取消福利房,推行商品房制度,敏锐的商业嗅觉让温州人发现了一次投机的机会,于是温州炒房团名声鹊起。据统计,从2000年开始,温州人便开始在上海、杭州、苏州、厦门、北京、宁波、金华等地置业。温州的房地产开发规模相当于江西一个省的总量,而温州市区的人口不过100万多一点。炒透本地楼市后,温州人开始大规模向外扩张。
由此可见,此次民间借贷危机只是当前温州经济运行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温州经济真正的病灶在于大批企业主偏离此前的实体经济,以至于空心化日益严重。大批企业逐渐放弃实业,转向投资房地产以及虚拟经济,从而埋下了危机的伏笔。
原因之二:庞大的民间成本导致非理性的全民借贷狂潮。
据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2011年7月21日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极其活跃,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其中,规模高达1100亿元,占全市银行 的20%。就规模而言,将近10年的时间,温州民间借贷规模增长了2.4倍以上。然而,可怕的是,在上述1100亿元民间借贷资金中,约占40%的资金规模没有进入生产投资领域,而是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上。可见,温州民间借贷已经牵涉九成家庭,俨然成为温州全民 。
从借贷形式看,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形式是依靠私人关系放贷,这种形式的放贷中间人一般是在朋友圈中比较活跃的女性;第二种形式是从银行借款,再以更高的利率借给其他人,这种形式的放贷中间人涉及银行职员、政府官员、大型企业的老板;第三种形式是由担保公司出面放贷。从借贷主体看,温州民间借贷涉及面极广且复杂多样。从资金来源看,温州民间借贷资金来源已经远远超出个人自有资金,更多的是利用银行的资金来获利,说明此时的民间借贷已经不是简单地为闲置资金寻找出路的问题,更多的是将其当作坐享其成的职业。而通过 、银行 等方式进行放 ,一旦资金链断裂,后果将非常严重。
原因之三:疯狂的利率是鸩杀民间借贷的毒酒。
“ ”、“利滚利”向来是个危险的 ,常人唯恐避之不及,但是为何将近九成的温州人明知危险却还趋之若鹜、乐在其中,反其道而行之呢?其实说到底,最大的诱惑还是来自民间借贷狂飙的利率,而这正是温州人饮鸩止渴的症结所在。
据调查,2010年,温州的民间拆借年利率从12%~96%不等,也就是当地习惯所称的月息1分~8分。价格较低的是建立在亲情或友情上的民间借贷,一般年利率在12%到36%之间,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居多。而通过 ,资金融入到民间借贷链条后,价格高至银行5年期以上 利率的16倍。临近年底,加上银行 缩量,之前一直活跃的温州 市场再度疯狂,最高的甚至出现一两毛。正是在暴利的引诱下,更多的温州人开始迷恋上这个 ,而近十年来不断攀升的房价使得不少温州人尝到了“用钱来生钱”的乐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铤而走险。
原因之四:“二元”金融结构滋生资本寻租。
温州金融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二元金融结构,即以现代银行业为主的现代金融市场和传统民间金融市场并存。随着温州经济的发展与金融生态格局的变化,当地一些非法担保公司的介入,打破了通过地缘、业缘、亲缘及社区化的传统介入的单一方式,更多的金融掮客的出现,加剧了民间借贷投机性的扩张,增大了民间借贷的风险。这些企业或中介机构为获取利差,设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利率较低的 ,转而以较高的利率在民间借贷市场上转借出去,而最终取得 的第三方往往是不符合银行 条件的企业和个人,从而给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造成新的风险敞口。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