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对于刘室三牧刘虞的简介 刘虞为何不敢做皇和刘室三牧简介刘室三牧是哪几个,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刘室三牧刘虞的简介 刘虞为何不敢做皇和刘室三牧简介刘室三牧是哪几个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刘室三牧刘虞的简介 刘虞为何不敢做皇帝历史名人
刘虞的人物生平简介
刘虞(?-193年10月),字伯安。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汉光武帝 刘秀 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汉室宗亲。他镇守幽州时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
刘虞的祖父刘嘉曾任光禄勋,父亲刘舒曾任丹阳太守,刘虞通过举孝廉担任曹吏,因能履行职务而获升为郡吏,后因累积政绩迁为幽州刺史,刘虞任幽州刺史期间,在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外族间有崇高威望,随时朝贡,不敢侵扰,百姓传唱歌谣赞颂刘虞的功德。后因公事被免官。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黄巾军攻破冀州诸郡,朝廷任命刘虞为甘陵相,前去安抚灾荒后的百姓,以俭朴为下属榜样,不久升为宗正。
公元189年(永汉元年), 董卓 专权,派使者授予刘虞大司马,进封襄贲侯。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董卓封刘虞为太傅,招他回朝任职,道路阻塞,任命竟不能够到达。刘虞在幽州追求宽政,劝导百姓种田,开通上谷的胡市,发展渔阳的盐铁产业,百姓安乐并积累了不少粮食。
刘虞是正宗的汉室宗亲,曾官任太傅,后领幽州牧。刘虞镇守幽州时,为政宽仁,深得人心,相邻青州、徐州等地的士族和百姓,为躲避黄巾之乱,慕名投奔的前前后后竟有一百余万人。面对如此数目庞大的 ,刘虞展现了过人的政经才华,竟然都给收留并安置工作,“失业率”更是远低于 当时平均水平。更为难为可贵的是,刘虞虽贵为皇室宗亲,但却从来不享受宗亲的待遇,天 *** 好节约,穿着破旧的衣服,一顿饭都不吃一道以上的荤菜。远近原本作风奢侈的豪族,都被他感化而改变风气。
刘虞为什么不当皇帝
刘虞在当时的形势下,有可能也有资格当皇帝。那刘虞为什么不当呢?
因为 袁绍 等关东诸侯意见不一。虽然 袁绍 和韩馥认为,推举新君才是对抗董卓的最好方式,可是却遭到了盟军中两位骨干成员的反对,一位是 曹操 ,一位是 袁术 。
曹操认为:“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非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虽然后人多认为曹操是乱世之奸雄,其实就当时的曹操来看,更多的是汉室之忠臣。曹操认为,关东诸将之所以能够聚集在一起,就是因为铲除国贼,匡扶朝廷的大义。现在虽然汉献帝年纪小,又被董卓控制,可是汉献帝是名正言顺的汉灵帝的儿子。人家又没有向昌邑王一样荒淫失德,怎么能够说废就废了呢。如果真的那么多,和国贼董卓有什么不同?曹操义愤填膺的说,就算你们所有人都拥立新君,可是我的心中只有汉献帝一人!
袁术呢,和曹操不同。袁术自认为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论起势力,论起关系,天下无人能出其右。,袁术心中就想着有一天自立为帝,但在当时,袁术的力量还不够。袁术就说:“圣主陪睿,有周成之质,贼卓因危乱之际,威服百寮,此乃汉家小厄之会,乃云今上‘无血脉之属’,岂不诬乎!又曰“室家见戳,可复北面”,此卓所为,岂 哉!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他!”
袁术的话说得冠冕堂皇,许多时候大义在这些政客们看来,不过就是一个工具,可以随意扭曲。袁术高度评价汉献帝,认为汉献帝有周成王的资质,虽然现在年纪还小,可是必然成为一代圣君。就算是现在遭受到董卓的挟制,不过是个小小灾难,考验而已。想袁绍等人编造什么汉献帝不是汉灵帝的真正儿子,完全都是胡扯。
袁绍还曾经劝说袁术,说自己袁家老小都被董卓杀掉,怎么能够还对董卓称臣。袁术故作聪明的回答,说你袁绍推理错误,袁家人 是董卓干的,又不是汉献帝干的,为什么就不能对汉献帝称臣呢?袁术表示:我一颗红心献给朝廷,一心想的就是消灭董卓,绝对不考虑其他!
曹操和袁术虽然品格有高下,出发点各有不同,但是在拥立新君上表示了不满,这样关东诸侯意见就出现了分歧。
刘虞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不能接受袁绍的建议。
刘虞虽然是汉室宗亲,但不过是关东诸将之一,袁绍才是关东联军盟主。袁绍拥立刘虞后,会主动献上兵权,真正臣服刘虞吗?很难说,依照袁绍的性格九成不会。既然袁绍都不是真心拥戴,曹操、袁术又极力反对,刘虞怎么能够还往火堆里跳呢?
【刘室三牧简介】刘室三牧是哪几个?
【刘室三牧简介】刘室三牧是哪几个? 刘室三牧是指东汉末年,刘氏皇族里的三位担任过州长官的政治家,他们分别是:刘虞[幽州牧]、刘表[荆州牧]、刘焉[益州牧] 。
刘虞——幽州牧
刘虞[幽州牧]字伯安, 徐州东海郯 (今山东郯城) 人。虽为汉室宗亲,但不以贵族自居,为官清廉,政绩斐然。同时也善于解决民族问题,在幽州和其他外邦异族中都有很高的威信。后与部下公孙瓒发生矛盾,刘虞起兵攻打,事败 。
刘表——荆州牧
刘表[荆州牧]字景升,兖州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鲁恭王刘馀的后代。先出任北军中侯,又代王睿任荆州刺史,把荆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可惜他为人猜忌,又没有四方之志,使妻子蔡氏的亲戚得势。他死后,蔡瑁等废长立幼,让小儿子刘琮继任。谁知曹操一到,刘琮即开城投降,就这样失了荆州。
刘焉——益州牧
刘焉[益州牧]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是鲁恭王刘馀的后代。年轻时在地方做官。后来因宗室得拜中郎,又弃官。恰好当时的益州牧俭四处敛财,谣言四起。他便取而代之,同时又兼任监军使者,封阳城侯。为得安身之地,割据一方,又故意叫张鲁盘踞汉中,截断交通,使益州几乎处于独立状态。其子便是刘璋,父子二人并称“蜀中王”。他死后,刘璋继任。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