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相信很多人对“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句话出自哪里和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句话出自哪里和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句话出自哪里?
这句话出自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意思分两个层面:
前两句是写严先生的风骨、品德,有如高山一样高,有如流水一样长;后面两句是拿自己与严先生作对比,是说自己现在还不能达到严先生的高度,但自己内心是希望能够像严先生一样。
表达了对严先生的景仰和敬佩之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严先生祠堂记》写于范仲淹贬居睦州之时。史载他每次外贬,同僚都要为他饯行,第一次称他“此行极光”,第二次称他“此行愈光”,第三次称他“此行尤光”。可见他的被贬,实际上恰好是他心忧天下的写照。
睦州人杰地灵,既有新安江这样的奇美山水,又有严子陵这样的高义之士,身为知州的范仲淹由严子陵而联想到自己,由汉光武而联想到当世之时弊,于是当他“来守是邦”,即着手“构堂而奠”,写下这篇文章,表达他对于严先生的仰慕之情,以及对于盛世的向往之心。
严先生——严光其人
严光(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汉族,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 ] 。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其后他积极帮助刘秀起兵。事成后归隐著述,设馆授徒。 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 后卒于家,享年八十岁,葬于富春山。
严子陵这种不慕富贵,不图名利的思想品格,一直受到后世的称誉。范仲淹撰《严先生祠堂记》,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赞语,使严光以高风亮节闻名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严先生祠堂记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此句前半部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出自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
原文选段如下: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白话文释义: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从而又作了一首歌: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全句结合起来翻译为: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我虽然不能达到这种高度,但是心中一直向往着那种高尚的品德。
《严先生祠堂记》写于范仲淹贬居睦州之时。史载他每次外贬,同僚都要为他饯行,第一次称他“此行极光”,第二次称他“此行愈光”,第三次称他“此行尤光”。可见他的被贬,实际上恰好是他心忧天下的写照。
扩展资料:
《严先生祠堂记》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贬居睦州之时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处处将严光与光武帝并列,写光武帝“以礼下之”,礼贤下士,实际上写出了严光鄙视显贵,为人高洁的气节。
文章隐隐地批评了当时社会钻营官场、追求名利,贪污腐化的恶习;赞颂了严光不图名利,视官爵如泥土的高尚品德;也赞扬了光武帝能以礼待人的优良作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严先生祠堂记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