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对于茅台前董事长回应年轻人不喝茅台那是他和茅台前董事长回应年轻人不喝茅台说了什,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茅台前董事长回应年轻人不喝茅台那是他和茅台前董事长回应年轻人不喝茅台说了什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茅台前董事长回应年轻人不喝茅台,那是他们没长大,的确很有道理

贵州茅台前董事长季克良在8月20日《君品谈》节目中表示,为啥年轻人不喝茅台酒?那是因为还没到时候,20多岁还在玩,小孩子不懂事,不晓得需要好酒喝。此言一石激起千层浪,网上讨伐之声不断,剑指酒桌 ,控诉茅台是腐败的代名词。季老作为酒业泰斗,恐怕也没想到自己的一番言论能有这么大威力。
年轻人不喝白酒,是因为他们还没长大。这话没错,因为未成年人不能饮酒,而白酒是成人的社交饮料,当年轻人步入 社会 在惯性的作用下会自动的尝试白酒,进而形成习惯。20岁左右年轻人社交场景无非是与朋友家人聚会,没有白酒的消费场景,当进入 社会 出现商务宴请以及大型聚会时,白酒的消费场景出现,长大了的年轻人开始喝白酒,开始借助酒这种社交符号增进友谊,打开局面,这就是季老说的第一层意思——他们年龄上的没长大,时候到了自然会喝白酒。
不是所有的白酒都叫飞天茅台。能够喝得起两千一瓶飞天茅台的饭局,那可不是一般的饭局。值得注意的是,茅台消费群体目前已由“公务消费”转变为“商众消费”,公务消费占比已降至0.13%。可以说大部分飞天茅台都是在商务宴请中被“消灭”的。一般10人的局,平均每人200毫升的量,那么差不多就要两瓶茅台,再加上菜钱,一桌花费要小一万,试想能参加这样的局,怎么也要是有些实力,有些 社会 地位的人,这就是季老说的第二层意思——他们 社会 地位的成长还不够,离喝飞天茅台的门槛还欠一些。
有人也许有疑问,这么铺张浪费图什么呢,一点也不节约!其实节约不是要看你花费了多少,而是要看你赢得了什么。研究显示,通过炫耀性消费,可以为行为者带来良好的 社会 结果,包括提高他人对自己的依从性、获得优待以及提升自我好感度。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但凡是重要的商务宴请,总是会有一些壕破天际的贵价酒坐镇。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舆论将年轻人与茅台对立起来的时候,一则“厦门国际银行校招新员工不喝 敬酒被打耳光”的 直接把“酒桌 ”摔在了“白酒”脸上,似乎直接坐实了酒桌 的罪魁祸首就是白酒。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没有白酒,是否这种“酒桌 ”还会存在?换成黄酒,换成葡萄酒,换成洋酒,这种上位者通过强迫下位者得到自身权力确认的行为仍不会改变。即使什么酒都不喝,这种现象也不会消失,那些另类体罚及带有羞耻意味的活动是变种的“酒桌 ”。
“酒桌 ”错在人,不在酒,就是没有酒,那些人也会借由ABCD等各种途径达到他们排资论辈、持强凌弱的需求。想要解决这样的现象,既需要文明教化也需要警策鞭挞,但枪口要对准,酒桌 的这口“锅”,该背的“人”而不是“酒”,更不是“酒 ”。话又说回来,按照我的观察,喝飞天的饭局,大家素质普遍较高,劝酒虽有但也是彼此礼节性的推杯换盏,同是喝白酒,有人能喝出“文人风骨”,有人能搞成媚俗的权力嫁接,该反省的是谁,一目了然了吧。
(作者周锦程,系酒水行业研究者、《中国酒业》智库专家欧阳千里助理)

返回目录

茅台前董事长回应年轻人不喝茅台说了什么?

茅台酒在国内特别受欢迎,不过消费群体主要是中老年人,年轻人似乎不怎么喝茅台。今日(8月20日),茅台前董事长季克良接受采访时谈及到这件事情,称年轻人不喝茅台主要是因为他们还不懂事,还处于在玩的年龄,不晓得需要好酒喝。

季克良还对茅台公司待遇以及幸福指数进行赞扬,他表示:有次自己见到一个制曲女工下班后,穿着工作服开着奔驰去洗澡。现在茅台工人平均年薪15万,大多数家庭都有一到两台车,幸福指数太高了。

扩展资料:

据了解,茅台酒是一种酱香型大曲白酒,原产于贵州茅台镇。茅台酒气味芬芳香醇浓郁,不论气味与口感均散发强烈香气。同时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也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已有 800 多年的历史。

茅台酒是中国的传统特产酒。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1996 年,茅台酒工艺被确定为 机密加以保护。2001 年,茅台酒传统工艺列入 级首批物质 遗产。2006 年,国务院批准将「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列入首批 级非物质 遗产名录,并申报世界非物质 遗产。

2003 年 2 月 14 日,原 质检总局批准对「茅台酒」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13 年 3 月 28 日,原 质检总局批准调整「茅台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称和保护范围。

参考资料来源:舜网-茅台前董事长回应年轻人不喝茅台说了什么?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