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35岁的人是不是已经很难混了和35岁体制之外的人该如何思考未来的路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35岁的人是不是已经很难混了和35岁体制之外的人该如何思考未来的路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35岁的人是不是已经很难混了?

我觉得是这样的,但是不管怎么样,你都得努力,你的努力不会白费的,一定会有所回报,大家都一起加油吧,有困难也不要放弃。三十而立,35岁是一个人刚刚成家立业,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但是在职场上,却有一个不成文的‘套路’,招聘员工的年龄段始终限制在18—35岁。35岁以上的求职者在职场上显得很尴尬。

为什么不要35岁的求职者?
企业认为,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左右,还没有一技之长与智能优势,还在探索中,这样的员工没有职业规划也没有定力,是不靠谱的。
成本高,企业使用员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价值,35岁左右的人也是职场老人,他们的用人成本远远高于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而频繁的跳槽就更不能证明自身价值了。

不利于团队, 35岁后还在忙于找工作或跳槽的人,大多情感指数不高,对团队或企业的情感度低,理由:如果其在一个单位工作一段时间,就会对其产生较深的感情,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其感情因素会影响其寻找另外的单位。
难以改造,人到35岁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形成,对所遇到的事物习惯于用自己的理念进行解释。当新的企业或团队的行为习惯与其行为习惯产生冲突时,其会坚持或认为自己的理念更有道理,易产生思维矛盾,增加不团结不和谐因素。

当然,并不是一概而论,职场是残酷的,企业永远只是站在自身立场思考问题,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使命和宗旨。但是客观环境如此,35岁确实是职场很艰难的一道坎儿,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敢闯敢干,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发掘出来,这样通过时间的积累,到了35岁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适合自己的“立身之所”。

返回目录

35岁,体制之外的人,该如何思考未来的路?

我不得不说,如果你是体制外的人,到了35岁,才考虑自己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其实已经晚了。

但是我始终信奉一句话,那就是思考这件事,现在开始想永远都不晚,现在就是最合适的时机。

对于35岁的,尤其是体制外的人来说,现在最大的劣势是你已经对工作有了固化的思维和态度。

如果你去仔细观察外企,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外企,当一个员工到了35岁以后,很少再会被招揽进公司了。35岁以上,换工作,换公司的人,大部分都已经是中层或者中上层的管理人员。他们有明确的个人定位和目标,也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经验。如果这个时候你还希望通过换工作来寻求加薪,其实已经到了一个非常艰难的瓶颈期。

那么,你需要寻求突破,就必须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并确认适合于你做的事情。

在35岁的年纪,你至少应该已经工作了7、8年,这个时候至少应该明确自己的学历和阅历,心里清楚自己在岗位上的优势是什么。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这个时候要重新定位自己未来的方向和工作,选择大量的和猎头或者人力资源聊天,让他们帮你梳理清楚自己的优劣势,可以为你节省很多的时间。同时,你必须清楚自己要找的下一份工作,它所需要的最大的优势和你是不是匹配的。

最重要的是,你要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

你的未来希望过的,是幸福的一个小家庭生活,还是希望在40岁之后能够翻云覆雨,一手遮天?这对于你在未来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你自己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别人希望变成什么样子,你才会在工作和生活的抉择中遵从本心,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快乐的模式,你才能够为这样的目标,付出自己所有的努力。

当然作为体制外的人,如果你在这个时候没有前期非常良好的铺垫,那么我不建议你在35岁的年纪去寻求所谓的事业巅峰了。如果早些年你对自己的铺垫还不够好,你也没有在体制外谋求到一份中高层管理者的工作,那么这个时候你的处境已经很不利了。

这样结合你自己的优势,规避自己的劣势,然后把你自己想要的东西结合起来,找一个你自己认为舒适的生活,或者找一份让你觉得还值得奋斗的工作,你还有五年的时间,在40岁之前把自己的生活,整理好打理清楚,然后就像一间屋子被收拾干净一样,满足地去踏上追求它的生活吧。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