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很多人可能对你不知道的谷村新司:花啊花啊一心凋零和谷村新司《星》的意境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你不知道的谷村新司:花啊花啊一心凋零和谷村新司《星》的意境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你不知道的谷村新司:花啊花啊,一心凋零

歌曲简析 :《花》的前奏舒缓,意蕴哀伤,加上谷村新司轻柔、沧桑的歌声,仿佛一个成熟稳重的男人,默默哀悼花之凋零;后半段节奏轻快,感情变化明显,凋零之花终将再度绽放,千万不要过度哀伤,要将这悲痛化为前行的勇气,勇敢面对生活。
最近很喜欢听谷村新司的《花》。
大多数人对于这首歌知之甚少,谷村新司在中国最知名的歌曲还当属《星》、《风姿花传》;但是说起它的中文版——《共同度过》,想必都是耳熟能详的。
据说不管是《花》还是《共同度过》,原本都是写给粉丝的一种致意。《花》的歌词比较符合日本人的审美,有柔和的风花雪月,有含蓄的浓情蜜意;而《共同度过》则有一种直白美,歌词举重若轻,再加上哥哥演唱时的浓浓情谊,听起来很让人感动。
我上网查阅,发现有人提供了细致的资料。《共同度过》这首歌,原本是林振强做词,谷村新司谱曲,张国荣演唱并录入专辑;《花》这首歌,最早则出现在第17回东京 节(1988年5月31日-6月3日)亚洲大会的闭幕合唱上,由谷村新司、邓丽君、陈美龄、翁倩玉、赵容弼、森进一等人共同演唱,后来被谷村新司收录到了2007年的原唱专辑《オリオン13(ORION 13)》中。可以说《花》这首歌,其实是东京 节的应景之物。
在昭和晚期,已经成熟的日本乐坛逐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一时涌现出了谷村新司、玉置浩二、中岛美雪、山口百惠、邓丽君、坂本龙一这些歌坛泰斗。他们的歌对香港八九十年代的乐坛影响深远,这一时期很多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都是翻唱这些大咖的:张学友的《遥远的她》翻唱谷村新司的《浪漫铁道》;张国荣的《风继续吹》翻唱山口百惠的《再见的另一方》;邓丽君的《漫漫人生路》翻唱的中岛美雪的《ひとり上手》;陈慧娴的《千千阙歌》翻唱近藤真彦的《夕焼けの歌》;李克勤的《红日》翻唱立川俊之的《それが大事》,等等等等,此类歌曲多不胜数。所以很多人都陷入了一个误区,想当然说《共同度过》的原版是日本的《花》,其实不然。
香港翻唱的日文歌固然多,但是本土 反被日本借鉴的例子,也是有的。比如说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就被翻唱成日文歌《 时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 》,一直是日本的流行金曲。《共同度过》也一样。被收录在1987年《Summer Romance'87》专辑中的这首歌,原先只是由谷村新司作曲,在1988年东京 节上,谷村新司又按照这个曲,应景的为它填词,这才创造出了《花》。所以说,《花》并非是《共同度过》的日语原唱,两者关系恰好颠倒。
2004年,在由谷村新司、赵容弼以及谭咏麟三位歌坛巨星共同发起“PAX MUSICA( 带来世界和平)”二十周年纪念演唱会上,三位时代歌星互相搂着肩膀,为歌迷深情的演唱了这首歌。当旋律响起的时候,大屏幕上映出了张国荣的艺术照。谷村新司凝望着照片唱了两句,再回首时,已是泪眼婆娑,一旁的赵容弼为他轻轻擦去泪水。那一瞬间,再多的言语和情怀都化成了那颗真诚的眼泪,百感交织的洪波在胸前跌宕。
“是啊,过去的终究过去了,未来还在前方,珍惜当下,人应该幸福的活着。”
如今,每每重温这场演唱会,当《花》的旋律再度响起的时候,总会勾起我对哥哥的思念。哥哥在2000年红馆热情演唱会上唯一唱哭的一首歌,恰好也是《共同度过》。彼时,谁又能料想到他的生命之花即将凋零?看到他徐徐转身离开舞台,俊朗的面上挂满不舍的泪水,我多想大声的呐喊——
“哥哥,请别走。
不管是这个舞台,还是这个世界。
我还想要为你唱一首,永远不会凋零的《花》。”

返回目录

谷村新司《星》的意境

在谷村新司众多经典歌曲里,有一首歌曲非常特别,她略显悲凉,却又大气恢弘,意境很深刻,每一个音符都会让人能陷入到一种冥想中... 这首歌曲被无数次的翻唱,众多华人歌手都演绎过,如:邓丽君,徐小凤,谭咏麟,罗文、韩宝仪、关正杰、姜育恒、文章、程琳、沈小岑等等。中文歌词也包括了粤语,国语,多个版本,如:号角、我的心没有回程、星之语等等。 这首歌曲就是《星》。通过这首旋律让中国人认识了一位在日本家喻户晓的 级 制作人-谷村新司。同样,温文儒雅的谷村新司先生也把这首歌曲带向了世界。谷村新司在1980年创作《星 | すばる》,从那时起至今,谷村新司连续15年参加“日本红白歌会”,成为这档日本年末最具有代表性的节目的元老歌手,而且其中多次重复演绎这首歌曲《星》。在红白歌会上能重复演唱一首歌曲,是非常少见的。据统计,在演唱这首歌时的电视收视率曾突破了63%的惊人数字。 (陈星宇)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