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很多人可能对晚清四大名臣和晚清四大名臣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晚清四大名臣和晚清四大名臣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晚清四大名臣

晚清四大名臣分别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清朝长沙府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谱名传豫,宗圣曾子七十世孙(系出曾氏南宗),晚清时期的重臣、名臣和功臣,湘军创始人和领袖,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晚清另一重臣李鸿章有师徒关系。

2、李鸿章

李鸿章被近代史学家唐德刚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有着灵巧的外交手腕,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李鸿章曾获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美国总统格兰特称李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与当时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法国总理甘必大,德国宰相俾斯麦齐名。他的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3、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于举人,在醴陵渌江书院主讲二年,转而遍读群书,留意水利、农业,钻研舆地、兵法。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4、张之洞

张之洞早年一度是清流派健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注重 和治安,主导了中国近代的警察制度,对清末 和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还曾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

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宣统元年(1909年)病卒,谥文襄。

返回目录

晚清四大名臣

晚清四大名臣是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

1、曾国藩

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2、左宗棠

左宗棠,湖南湘阴人,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3、张之洞

张之洞,字孝达,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廿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4、李鸿章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 人,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