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西藏拉萨大昭寺的释迦牟尼十二等身像从和释迦牟尼历史上真的有这个人吗他是个王的解答
本文目录一览
西藏拉萨大昭寺的释迦牟尼十二等身像,从何而来的?
最初与8岁等身像都供奉在波斯匿王那里,后来被帝释天连同座基、靠背、顶冠及华盖一并迎至兜率天界五百年后,被乌仗那的空行佛母等迎请到乌仗那地方益利众生又五百年。兜率天界只留下了华盖。
其后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又被天竺的成道班智达,除留下顶冠之外,连同座基、靠背一并迎抵天竺安立在那烂陀寺,在天竺益利众生又五百年。之后,据《 王统记》记载说,印度法王达磨波罗在位时,东方中国君主秦王符坚,送给达磨波罗三件无价之宝,包括一件无缝的锦衣,他向印度国王求取一尊殊胜的释迦牟尼佛像,以宏扬华夏的佛法。
达磨波罗为印中两国的传统友谊,毅然决定将国宝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送往中国。当他和大臣一起走进供奉释迦牟尼佛像的神殿时,发现这尊本来朝南而坐的圣像,现在居然面向东方了。国王想:“啊!原来佛像早已心向中华了。”
于是发大欢喜心,造了一艘很大的船,船身挂满旗幡彩带,乐工们演奏着美妙 ,将十二岁等身像送往东方汉土。汉地国王也以最隆重的仪式到海边迎接,并供奉在金子镶嵌的国王宫殿中央。
但是,成书于1434年的藏文史书《汉藏史集》(陈庆英译),对十二岁等身像如何来到中国的记载不尽相同,该收引用《松赞干布教》中说:印度国王达尔玛巴拉(也许就是上面说的达磨波罗)在位之时,有外道军队摧毁了吉祥那烂陀寺,教法几乎遭到毁灭,于是向汉地国王提婆热扎请求派遣援兵。
汉地国王回答说:“我的军队不能前去,但是可以将珍宝送去,依靠它你们可以战胜外道、复兴佛法。”印度国王得了帮助,击败了外道军队,内道佛教又像白昼一般显明。印度王臣皆大欢喜,致书汉地国说:“成就如此善业,皆是因为你汉地国王之慈悲教诲和历次送来的礼物之力。你的恩德巨大,要想什么样的回礼。
我们一定奉送。”汉地国王说:“谢谢你们的好意请将等身像以及四部佛经、四位持律比丘送来东土。”达尔玛巴拉王说:“我的这尊等身像,从来没有想过将它送往别处,但是你的恩德甚大,而且此像由你迎请去,对有情众生广有利益。
释迦牟尼历史上真的有这个人吗?他是个王子吗?为什么他成了佛?
释迦牟尼在历史上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因为他“能仁”、“能儒”、“能忍”、“能寂”,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是如来佛祖,如来佛祖不一定只是释迦牟尼佛。
1、释迦诺尼是佛教的创始人,后演为觉悟真理者之总称。为佛教用语。印度梵名Buddha ,巴利名同。又作浮头、没驮、步他、馞陀、复豆、浮屠、浮图。意为觉者、觉悟者。
2、据佛经记载,佛陀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35岁在菩提树下悟道,遂开启佛教,弘法45年。年80岁左右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盘。另一说为30成道,弘法49年。
3、“如来佛祖”是对于佛的一种称呼,“如来”是佛陀十种称号里面的其中一种。佛陀、佛祖、如来、世尊、应供、大阿罗汉这些都是是佛陀的称号。
阿弥陀佛或者药师琉璃光王佛也可以称得上是如来佛祖。所以说释迦牟尼佛是如来佛祖,那么如来佛祖不一定只是释迦牟尼佛。
扩展资料:
1、根据佛说,对付问题有四种方式:
(一)当问题比较直接、明显,而且避免了形而上学的问题时,这些问题必须直截了当地答复。例如苦之因是什么?
(二)某些问题必须以分析的方法解答,例如佛教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三)另有一些问题必须以反问为答复。
(四)有一类问题必须以缄默不语为答复。例如当有人向佛陀寻问有关形而上学方面的问题时,佛陀常常是保持沉默。
所以,当婆蹉种问佛陀有无神我时,佛陀总是保持沉默。佛陀的缄默对婆蹉种的影响胜过任何雄辩。悲智双全的佛陀曾为这位困惑的求法人煞费苦心,并对他表示深切的关怀。
2、佛的大慈大悲
(一)佛对一切众生之爱护,是没有条件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真正的慈悲。
(二) 这个慈悲心,是从本性里面生的,自然流露的,是清净的,是平等的。
(三)他是清净平等的,对佛菩萨、对畜生、对饿鬼地狱,乃至于对一切植物、矿物,一律平等,无二无别,真正的慈悲。
(四)诸佛菩萨平等地爱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得乐受,他自己很快乐;一切众生有苦,他也很苦,这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这个了不起!无缘,就是没有条件的,为什么?因为是一体
(五)凡是明心见性的人,一定是一片慈悲,他了解真相,真正明了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他真明白了,这个时候起的作用才叫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他是清净平等博爱一切众生。
(六) 你要是不悟,这个大用决定不能现前,你要是迷惑,在里面分界限,就有分别执着,就有无量无边的妄想,换句话说,你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就迷失了。
(七)心离开了分别执着妄想,你的真心显露出来了。真心是什么样子?第一是广大相,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量广大,清净相、平等相、慈悲相,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现前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陀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