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什么是芒种和芒种是什么意思的解答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芒种?

芒种一般在6月上旬,即每年的6月6日前后。“芒”,指各种带有“芒”的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即种子的意思。这一节气告知人们夏季的时间如从“立夏”之日算起,已过去一半。“芒种”表明小麦、大麦已经成熟,并在近期要予以收割。同时,还说明晚谷、黍、稷等作物要播种,此时是最忙碌的季节,因此,“芒种”也有“忙着种”之意,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芒种”前后,在北方地区到处呈现出一片田间机器隆隆作响,金灿麦粒滚滚入场,妇幼忙碌奔走如梭,人声鼎沸天际回荡的动人画面。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这里的“争时”就是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所说的大忙季节的“三夏”即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在这个时节,四川盆地的麦收季节已经过去,而中稻、红苕移栽也马上就要完成了。大部分地区的中稻都进入了返青时期,嫩绿的秧苗满载生机。有诗句曰:“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正形象地放映了这一时期秀丽的田野景色。芒种时节,应该抓紧栽插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若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这一时期的红苕移栽也要抓紧,最晚不能超过夏至,否则不仅会受到严重的干旱影响,而且还会受到秋季降温的影响致使薯块的产量明显减少。

返回目录

芒种是什么意思?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落在6月6日前后(5日-7日)。在该日,太阳到达黄经75度。芒种一词之意,是黄河流域地区在此时稻子已结实成“种”,而结实的稻子榖粒上长出了细芒。芒种也是农作物种植时间的分界点。

到了此时,华南地区的梅雨季节即将结束,转变为午后雷阵雨。天气也会逐渐转为干热,使得不适合夏日栽种的农作物的生长率、存活率相对降低。而长江中下游以及日本南部地区则在此时进入梅雨季节。而太阳也在芒种当天直射澳门地区。

扩展资料:

芒种时节,长江沿岸多雨,而黄淮平原也开始进入雨季,芒种前后如果有持续多日的阴雨天气以及大风、冰雹的话,常使小麦无法及时收割,导致农业损失。

芒种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日照时数减少,雨量增加,偶有低温情形,至于华南地区则进入一年降水最多的时节。

而中国西南地区也在芒种时节前后进入了多雨时节,该地区西部的高原冰雹现象也逐渐增多。中国东北的嫩江流域在1971年至2000年的30年间最热的一天,也出现在芒种期间,高达37.1°C。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芒种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问答均搜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