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用户,如果你对1分钟了解_1分钟了解不是很熟悉,那么你来对了地方。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1分钟了解_1分钟了解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想大概的了解台湾女作家 三毛
本名陈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县人,中 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英文名叫ECHO, 本是笔名,从 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 ”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但又是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但 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 这个名字很不起眼,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 钱。
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四川重庆。幼年时期的 就表现对书本的 ,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余,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 ,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
1981年, 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 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 。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 流浪记》驰名的张 平先生,了确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
作品欣赏: 《逃学为读书》
《孤独的长跑者》哭泣的 背影 手记送你一匹马
台湾女作家 已于12年前去世,可是她的确切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近日,一本名为《 死于谋杀》的图书纷纷出现在上海各家书店中。
原名陈平,生于1943年3月26日,一生“流浪”过54个 。1991年1月2日,她因 内膜肥厚,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3日开刀完成手术。4 日清晨,医院清洁女工进入7楼妇产科单人特等病房,打扫浴室的时候,看见坐厕旁点滴架的吊钩上,悬挂着 被尼龙 吊颈的身体。她身着白底红花睡衣,现场没有任何遗书。
法医推断 死亡的时间是凌晨2时。第二天,台湾所有的报纸都报道了 的死讯,香港80余家报纸也对此作了详细报道。然而事隔不到半年,就有各界人士对 的死因提出疑问,认为警方的现场勘察太匆忙、“因病厌世、自缢身亡”的结论太武断,会不会有真正的凶犯逃脱法网 崇敬爱情。1973年, 与西班牙美男子荷西在撒哈拉结婚,1979年荷西在北非潜水时丧生, 哭得死去活来,从此生活在对荷西的 中。
热爱祖国。她很早就提出“两岸不能再分离了”。1985年,她在一个几千人参加的演讲会上唱了 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她是在台湾第一个把《义勇军进行曲》公开唱出来的人。唱后台下一片肃静,许多人替她担心。
对大陆文化名人张 平、姚雪垠、贾平凹、王洛宾等有着非同一般的 。1989年, 到上海与画家张 平相见,认画家为“爸爸”。她用上海话告诉画家:“我3岁多就离开了上海,那时我刚懂事,看的第一本书就是《 流浪记》,那个到处流浪、永远也长不大的男孩对我影响可大了。许多年以后,当我在异国他乡写第一本书的时候,我就取笔名用了‘ ’这个名字。”
写过一首《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这首歌在台湾被禁唱了十几年, 当局认为歌词中“远方”指的就是中国大陆。1990年12月, 编剧的电影《滚滚红尘》参加台湾 奖角逐,夺取8项大奖,却没有 的最佳原著编剧奖。《滚滚红尘》引起台湾某些当权者的愤怒:“刻意歌颂中共、肆意攻击政府、丑化国军……” 认为, 有可能因此成为政治牺牲品。
书中把对 死因的各种猜测,比如绝症无望说、孤单寂寞说、为情所困说、江郎才尽说及自杀情结说等,都一一予以驳斥。书中还引用了10位著名人士对 的谈论,认为 死得怪异、突然,她没有理由自裁。把 的死解释成自杀是对她的不公平,甚至是对她人格的污辱。
死去10多年了,这次由中国盲文出版社旧事重提,依然引起广泛关注。读者在翻书的同时,思考一如书的编著者张景然在跋中的总结:“ 之死是一个解不开的谜”、是不是“她被人‘送’到了另一个世界,让她永远地闭上了嘴?让她永远地放下了手中的笔?”……
三毛是谁???
(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本名陈平,祖籍浙江舟山市定海区,生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中 湾当代女作家、旅 。1967年,先后游学西班牙、德国、美国,并创作了散文集《雨季不再来》。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随后与荷西结婚。1976年2月,移居加那 岛;5月,出版第一部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讲述夫妻二人在沙漠的生活经历。1977年到1979年,先后发表《哭泣的 》《 手记》《温柔的夜》等散文集。1980年,荷西意外逝世后回到台湾定居。1981年,出版散文集《梦里花落知多少》[1],表达对丈夫的 之情。1982年,根据中南美洲旅行经历所创作的散文集《万水千山走遍》出版。1987年,出版散文集《 宝贝》,展示她所收藏的一些物品。1990年,创作的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的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出版。1991年1月4日,在台湾荣民总医院逝世,终年四十七岁。
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
《蓝色生死恋》中,小恩熙说,下辈子,我要当一棵树。
当两个少时的记忆,在静谧却思绪翻飞的夜里,突然重合的时候,冲破了仅有的困意,我坐起来思考:假设,真的有轮回,为什么她们愿做这棵树?
树·原型
树木,一种高大的木本组织植物,由“枝”和“杆”还有“叶”呈现,可存活几十年。这是它的生物学概念。然而,充满想象力的我们,不难发现,它的躯干就如同我们的四肢;它的枝叶就是我们的手臂;根部就是我们的双足。它像极了我们人的躯体。
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他们像命运一样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影响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被到。”我们可以通过原型意象来理解原型的象征性表现。象征是无意识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所有的象征都具有深远的无意识意义。
树人合一,形状相似。这大概是我们常常以树自比的原因之一。
树·象征
她们想成为一棵树,可以说她们将树作为了寄托与象征。象征是原始本能驱动力的转化。这些象征试图把人的本能能量引导到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中去。
树木的传说很多,古代人认为树是超自然的物种,倾注了许多神灵赋予给它的创造力,成片的树林组成的森林自然成为了神秘莫测与力量转换的象征。
还有很多民族都用树来象征 ,象征民族的力量源泉。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在他们文明初开的 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树的 非常旺盛,各民族都依据自己的文化流传着关于树木的神话传说。
而对于 们来讲,她们的这种象征,更多的是在心理学意义上。一方面它表达和再现了一种受到挫折的本能冲动, 得到满足的愿望,这与象征是欲望的伪装的解释是 的。另一方面,象征也是人的精神的表现,它是人的天性的各个不同侧面的投影。
树与她
树是稳固的。从种子洒落在大地,雨水灌溉,生根发芽开始,这个棵树注定了一生都在这里。这里有它熟悉的一切,一起长大的小花、小草,一起"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树兄弟,还有那树下,爱讲故事的 爷爷。它喜欢着这份稳定。然而这对于从19岁开始,留学西班牙,之后,奔波于德、美,以及西属撒哈拉,笔名也因《 流浪记》而起的,流浪的 来说,这份稳定,太可贵,她想要"站成永恒”。
对恩熙来说,也是如此。
一个漂亮的女孩,一个俊俏的男孩,一前一后的沿着铁轨走着。女孩突然说,下辈子你想要当什么?然后自问自答到:如果可以的话,我下辈子想当一棵树,一棵树可以一直在一个地方,即使死了,也没 会给它换地方。《蓝色生死恋》中经典的儿时离别场景。当时,只知道这位小姑娘要离开自己的家人了的悲伤,长大后才理解了她对这棵树的情感寄托,她想要 一辈子的不分离。
树是健康的。绿叶,焕发着勃勃生机。这是 需要的。在西属撒哈拉,孤独的她遇见了荷西,以为可以长厢厮守的人,然而命运弄人。荷西离开了。晚年的 更是饱受身体的苦痛。或许这也是她想成为的树。
树是一世的轮回,是生命的延续。自古以来便被看作是有灵性的。 是相信有来生的,她相信着轮回。了解 的人,可能也知道,她自认是通灵的。 曾说过:“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灵魂叫人先从背后开始叫。”自从 挚爱的丈夫荷西死了之后,她经常“感”到荷西回来看她,她也常与荷西 “沟通”, 看过她与荷西 “沟通”的方式之一,就是找一僻静的角 落,掏出一枚10元的硬币,以手掌压在地板上轻轻磨撑着,她闭着眼睛,集中精神,口唇翕张,喃喃地不知在念什么,硬币一圈一圈地磨着,约莫5分钟光景,她 就可以感应到荷西的灵魂在与她的脑波联系。 在她书中,更是多次提到,她经常做梦感知将要发生的事。这样看来,她或许是喜欢树的灵性。
树,更是孤独的。不言不语,一种独自坚持。它,内敛,沉思,永不争论。这是此世 的形象。人就是这样,只有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才能开心的过活。喜欢你,才能把我当作你。但是 的这份孤独自持,更是骨子里就有的。
其实,树还有很多的象征意义,但是,它于你于我或许有更加独特的意义。除此,都只是树的广泛意义的象征。
一个事物可能只是一种物质,但当我们的心理与它的特征相吻合,它就具备了象征意义。也就是哲学上讲的 因共同其作用的结果吧。
他们的诗
如果有来生,
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
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
一半沐浴阳光。
这首写意的小诗,传颂至今。当人们面对生活的无力时,总会想到。
然而,至今却没人可以肯定它的作者到底是谁。 说,这首诗,有着 的坚强与孤独; 却说,海子也有着这样的孤 质;更 说,这是姜妍的墓志铭。
其实,不理争辩,我看到的是,原来他们也曾 ,成为这棵树。
如果有来生,你想成为什么呢?
不管,愿你能如愿。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