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中日第二次淞沪会战发生在什么时候和淞沪战争是哪一年的解答
本文目录一览
中日第二次淞沪会战发生在什么时候?
第二次淞沪会战--八·三事变,日本方面称第二次上海事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
战斗在当时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的市区和郊区进行。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实行武装中立,分别划为法、英、美、意4国军队的防区。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筑路地区属于日军防区,是日军在上海的作战基地。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8月13日到9月11日,国民革命军防卫该市,阻止登陆的日军;第二阶段从9月12日到11月4日,两军卷入血腥的巷战,争夺对城市的控制;最后的阶段,从11月5日到月底,中国军队遭到日本的侧翼攻击,向后撤退。上海于11月12日陷落。
淞沪会战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影响:
1、持续3个月空前惨烈的淞沪会战极大的改变了上海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
2、上海的苏州河以北地区,包括上海公共租界的北区和东区,以及闸北华界,由于控制了黄浦江下游岸线,和陆上门户火车站,曾经是20世纪初上海城市发展最迅速的地区。
3、淞沪会战期间,闸北和虹口成为中日两军对峙的前线,闸北几乎100%毁于战火,虹口和杨树浦的损失达到70%,此外南市区和吴淞的损失也相当严重。
4、无数的建筑物葬身火海,上百万当地居民被迫避难到苏州河以南的租界地区。
淞沪战争是哪一年?
1937年8月13日 1937年11月12日。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第二次淞沪抗战。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